導言

香港位於中國東南沿海,北緯22˚90'–22˚37'和東經113˚52'–22˚30'之間,由大陸的一小部分和235個小島組成,總面積約爲1100平方公里。由於地處熱帶北緣,氣候溫暖,雨量充沛,植被非常繁茂。據新近出版的《香港植物名錄2012》所載,本港共有維管束植物3329種,除去約1100個栽培或歸化種,其餘2100餘種爲本地原生種類,可見香港面積雖小,但植物種類十分豐富,具有很高的多樣性。

植物是自然界的第一生産者,是人類和其他生物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爲我們提供食物、能源、衣料、藥物、建築材料和其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原料,而茂林修竹,芳草綠茵,更是大自然給我們賞覽的珍寶。漁農自然護理署一向重視自然護理工作,現將一些有關香港稀有及珍貴植物的資料彙集成書,僅希望能提高公衆對存護本港植物的意識,同時也希望推動有關植物保育工作者、學者、科研人員和園藝工作者進一步開展對珍稀植物的研究和存護。

稀有的定義

對「稀有」一詞的理解因人而異,一般而言,可理解爲很少有或極少見的事物。然而在生物學、生態學和保護生物學領域,對一具體的物種是否稀有,則主要從該物種的多度、分佈區大小、生境的專一性、生存的時間、所受威脅、特有性及分類系統中的獨特性這幾方面加以判斷。通常,大多數生物學者都認為個體少、分佈區小,特別是生存受到威脋的種類,屬於稀有或瀕危種類。在護理保育的範疇內,被視爲稀有的種類,理論可跟據其分佈區的範圍、居群的大小、生境獨特性,有下列幾種格局和特性:

分佈區 生境適應 居群 特性組合
小,非優勢 分佈區廣,但居群小,生於多種生境中
大,局部處優勢 分佈區廣,但生於特定的生境中個體較多
小,非優勢 分佈區廣,但個體較少,生於特定的生境中
大,局部處優勢 在多種生境中個體較多,但分佈區小
大,局部處優勢 在特定的生境中個體較多,但分佈區小
小,非優勢 分佈區小,星散生於特定生境中

生物和環境是統一體。上述這些特性反映了不同種類其自身固有的遺傳學特性,是物種在大自然適者生存的結果。此外,除了其內在原因外,例如植物自身適應性的退化、自然更新能力減退等,導致物種分佈區縮小、居群和個體減少,一個物種的數量也受到下列外在因素的影響:

  • 由人類活動導致的棲息地退化或喪失;
  • 過度的採伐和利用;
  • 環境污染;及
  • 外來物種的入侵。

香港稀有及珍貴植物100種

在甄選香港稀有及珍貴植物100種時,則根據實際情況及需要,採納了以下原則:

  1. 香港特有種;
  2. 香港原生種並屬中國國家保護的種類:主要參考已列入《中國植物紅皮書第一冊》(國家環境保護局、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編,1992) 及《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第一批)》(1999年9月9日國家林業局和農業部頒佈)中的種類;
  3. 香港原生種並屬廣東省提議保護的種類:主要參考已列入《廣東珍稀瀕危植物圖譜》(廣東省環境保護局、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研究所編,1988)的種類;
  4. 具有重要科學研究價值或潛在利用價值的種類,以及在香港種群小、個體稀少的香港原生種。

入選種類及其所符合的上述標準見表一

評定受威脅植物等級的國際標準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IUCN) 制定的《紅色名錄等級及標準》爲國際上通用的標準。其2001年最新版本(第3.1版) 共有7個受威脅等級:絕滅 (EX) 、野外絕滅 (EW) 、極危 (CR) 、瀕危 (EN) 、易危 (VU) 、近危 (NT)及無危 (LC),具體定義見附錄一

由於IUCN的標準是從全球範圍考慮、顧及動植物各大類群而制訂的,而香港面積很小,只有1100平方公里,而植物區系也與華南地區相同。因此,當應用這一標準對種類進行具體評估時,必須對其在大陸的分佈一併考慮,故本書對該100種植物在中國境內的現狀作了初步的評估。

香港稀有植物的護理工作

香港開埠初期的植物護理工作主要集中於造林、防治水土流失。其後更致力保護及改善生境、防止山火、禁止非法砍伐林木和採摘具重要價值的植物種類等。其中,政府採取以下的措施,對存護稀有植物有莫大的意義。

生境保護:根據香港法例第208章《郊野公園條例》,已建立郊野公園24個,特別地區22處,占陸地總面積約40%。這些郊野公園及特別地區由漁農自然護理署管理,供自然保護、戶外活動、郊遊、教育和科研之用。大多數稀有植物的生長地點均位於郊野公園內,受到法例的保護。此外,本港目前有67個「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其中多為保護重要植物生境而設立,以加強對稀有和珍貴植物的保護。

植物保護和立法:香港法例第96章《林區及郊區條例》禁止任何人士非法損毀政府土地上林區或植林區內的植物。此外,共有27類植物,包括全部桫欏科植物(樹蕨)、和蘭科植物以及其他稀有或具有重要經濟價值或科學研究價值的種類,如茶花、吊鐘花、香港鳳仙和小花鳶尾等,被列入該法例的附例《林務規例》內(見附錄2),並嚴禁管有和售賣這些植物。一些本地原生植物也受到香港法例第586章《保護瀕危動植物物種條例》保護(見附錄3該法例旨在管制動植物的進口、出口與管有。

遷地保護和人工繁殖:漁農自然護理署在城門郊野公園建立了城門標本林,開展遷地保護工作;林內已種植香港原生植物約300種,其中包括不少稀有及有代表性的種類。此外,漁農自然護理署亦對部分稀有植物開展了繁殖和回歸自然試驗,採用播種、插條等方法繁殖育苗,再將種苗送回自然生境中繼續繁衍。油杉、紅皮糙果茶及大苞山茶便是一些成功繁殖的例子。

植物護理是一項具策略意義的長期工作,對保護生物的多樣性和維持生態平衡都有重要意義。要做好此項工作,除了採取以上保育措施外,還作出研究,例如某些稀有植物的生態學和繁育生物學有待加強研究,繁殖稀有植物的技術仍需進一步探索。這些重要任務,必須得到學者和科學研究人員的支持,才能成功。

結語

本書出版的主要目的在於提高市民大眾對保護稀有及珍貴植物的認知,我們希望透過介紹本書甄選的100種稀有及珍貴植物,能作為具體的實例,以喚起讀者愛護香港珍貴的植物資源。本書並非包羅萬有,鉅細無遺,並不能把所有重要的植物一一列出。而未在本書介紹的植物種類,也不代表可以隨便破壞或採摘。事實上,大自然的一草一木,無論植物稀有與否,都應儘量愛護和珍惜。